书画 > 历代书法作品 > 秦汉 >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 清初拓本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 清初拓本

分类:秦汉 书画家: 拓本

    《阁道碑》原刻清初拓本(经小编查阅各类资料,本册名应为《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经摺装,册本尺寸: 26.1 x 14.2cm。

    《鄐/chù/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刻于东汉永平六年(63年),该摩崖原在陕西省褒城北石门,现藏陕西汉中博物馆。铭文记汉永平六年汉中太守鄐君受诏承修褒斜道之事。该摩崖因年久为苔藓所封,故人莫知之。至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三月,始为南郑县令临淄晏袤发现,并刻长篇题记于其旁。但此后六百余年又满被苔藓,无人间津。到清乾隆间,陕西巡抚、金石家毕沅撰《关中金石志》,复搜访而得之,遂有拓本传世。此刻在晏袤以前的欧、赵、洪三家著录中均未及之,至南宋娄机《汉隶字源》始见著录。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南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刻,南郑县令临淄晏袤书,27行,每行28字左右,字径5--6厘米,楷书。《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原刻于石门南百步左右的崖间,以后被青苔、泥沙所封闭,千余年未显露,故宋代欧阳修、赵明诚、洪适的三种金石书籍,俱未得见而著录。至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夏秋之际,为霖雨冲刷,字迹始显。当时南郑县令晏袤,即将发现这方汉代摩崖的经过情况,以及原刻文字的内容加以注释,另刻了这方摩崖于原刻之下,故称《鄐君碑释文》摩崖。刻石通高270厘米,宽220厘米,四周有凸出10厘米宽的边子,字的排列均匀而整齐,可惜石质酥劣,抗蚀力差,刻石至今,不足800年,已大片剥落,残存的刻字有些已辨不清。

    【释文】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余道,太守钜鹿君部掾治级王宏、史荀茂、张宇、韩岑弟典功作,太守丞广汉杨显将领用。始作桥格六百卅三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凡用功七十六万六千八百馀人,瓦卅六万九千八百四器,用钱百四十九万九千四百馀斛粟。九年四月成就,益州东至京师,去就安隐。

    ::徒(tú)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钜鹿(jù lù) 秦置钜鹿郡,唐属邢州九县之一,西汉王莽与刘秀之争、东汉黄巾起义、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明末清兵“贾庄大战”,清末景廷宝夏头寺起义都发生在此,秦楚“钜鹿之战”则发生在今平乡县一带。

    ::掾(yuàn )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卅(sà ) 数目,三十。

    ::斛(hú) 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粟(sù ) 在古汉语中,凡常见的农作物粮食一般都可以作为粮食或者谷物的泛称。也是古代度量单位名;由于“粟”可以用作容器,又是粮食的总称古时官员领取的俸禄就是粮食,所以“粟”又可引申出俸禄一义来。

    《开通褒斜道摩崖》

    原刻清初拓本

    ▼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 清初拓本

    【1】《阁道碑》作宾宝藏;郭毓珍题箋。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 清初拓本

    【2】汉鄐君□□□阁道碑字□□令晏袤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 清初拓本

    【3】释;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 清初拓本

    【4】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余道。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 清初拓本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