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 历代书法作品 > 三国两晋 > >​奉橘帖释文大意

​奉橘帖释文大意

分类:三国两晋 书画家: 王羲之

王羲之行书《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三帖连为一纸。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响拓勾摹本。 例如王羲之的《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为唐人双钩填廓摹本。所谓响拓勾摹本,是指在照相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为了保护书画艺术品原迹,采用临摹的方法制作副本和复本。所谓“摹”,就是对原作真迹摹写,力求丝毫不差。书法摹写称之为“响拓”,绘画摹写称之为“移画”。这一风气在唐宋时最盛,在唐朝,就有官方设置的许多专门摹拓书法名迹的“御府”,下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如今,东晋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已经荡然无存,这些唐朝的摹本就显得尤其珍贵。唐代因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行书的面貌。

奉橘帖释文大意

奉橘帖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奉橘帖大意:奉送上橘子三百枚。由于还未到霜降,未能多采摘。

《奉橘帖》“奉橘”二字损,可辨识,第二行第一字残损过半。从《奉橘帖》行文看,文义可与《何如帖》连属。唐代褚遂良《右军书目》“行(草)书都五十八卷”第六卷载有“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五行”一帖。《奉橘帖》若与《何如帖》相合,正为五行。 《后山诗话》载北宋黄庭坚评韦应物(韦苏州)语:“韦苏州诗云:‘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才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余往以谓盖用右军帖云‘赠子黄甘三百’者。比见右军一帖云:‘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苏州盖取诸此。” 南宋韩彦直《橘录》云:“早黄橘,著花,结子,比其类独早。秋始半,其心已丹,千头方酸,而早黄桔之微甘已回齿颊矣!王右军帖有曰:‘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岂是类邪?”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