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隶书 >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

分类:隶书 书画家: 书法空间

东汉中后期,隶书艺术发展至鼎盛高峰,所谓汉碑隶书,是指此间成熟的隶书。汉碑法度严谨成熟完美,风格多样又规范美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汉碑数量众多,有文可查的东汉隶书碑刻至少七百多种,而且各碑之间差异明显,风格各异,虽然可以概括地分出大致风格归属,但其间的细微差别足以为后人学习汉碑书写提供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我们选择其中风格差异较大又有一定代表性的《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作为范字,介绍汉碑的笔法特点。《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

横画:主横多写成蚕头雁尾,即波横,须一波三折,藏锋逆人,然后提笔缓行,提中蓄按。行笔过腰后,逐渐加力重按向右下方斜行,按中隐提,笔画渐粗至右下方顿笔后,顺势向右上方斜出,出锋略快,做成雁尾。次横逆锋起笔,正锋行笔,凌空收笔。运笔要求干净利落。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jpg

竖画:藏锋起笔,转锋时轻按,伏笔后下行,要求圆润遒劲,弹性鲜明,收笔或方或圆,姿态多变。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jpg

撇画:隶书典型笔画之一,形态多样。笔势向左斜向伸展,藏锋逆人,提锋左转向下正锋行笔,随势掠出,或渐提出锋,或回锋收笔。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jpg

捺画:显示汉碑典型的主要笔画之一,一波三折。分为斜捺和平捺两种。起笔逆锋,或翻笔折锋,或转锋渐行,正锋提按行笔,铺毫拓锋,顿出捺脚(雁尾)向右上出锋。注意根据不同的汉碑风格调整笔法。一字之内不可有两个捺,即所谓“雁不双飞”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jpg

钩画:俗称“隶书无钩”,是指左向钩画与撇画笔法相似,竖弯钩又与波画相似,都没有楷书意义的钩法。但是,汉碑钩画形态也较为多变,临习时应观察细致。起笔多为逆人藏锋,正锋行笔,转折处或方或圆,收笔出锋或回锋,饱满且灵动。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jpg

折画:指横与竖连接处的笔画,或作一笔处理,或作横竖不连的两笔来写。方笔横折画横到末端,提笔在横画下另起笔写竖,即“方折横盖竖”。

圆笔横折画横到末端,向右上提笔,顺势落笔写竖,即“圆折竖挡横”。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jpg

点画:是浓缩和凝聚的线条,或圆或方,或平或竖,或露或藏,形态多姿。逆入藏锋,蓄势顿挫行笔,涩势出锋或回锋收笔。

《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jpg

对于汉碑隶书的结构方法,我们仍然可以用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和复杂结构及其组成部件的高低、长短、宽窄等关系来分析,但具体的碑帖风格往往需要结合相应范本仔细分析,具体对待。总的来说,统筹安排汉碑隶书的结构要把握几点。第一,汉隶多取橫势,左右伸展,上下收敛,一般字形略扁,这是汉隶总的结构特点。同时,又不是- -定要字字扁方,而是要根据字形及笔画排列甚至章法的情况来具体结字,所以汉碑隶书字形也富于变化。第二,隶书继承了篆书结字对称平衡的特点,表现出一种静态美感,但静中有动,稳中寓奇,在变化中求得均衡。第三,隶书也体现点画避让,参差错落,使结字活泼多变。书写时应该注意的是,这一点不可以过分,不要故意将均匀的笔画间距拉得大大小小,将字中某部件拉得很远,或者蜷缩到某一角落, 这都不是正派大方的作为,故意做作就流于俗气。

汉碑隶书的章法从简书章法而来,竹简为条形,结字取横势,一般将简的左右空间占满,迁移至碑石,则形成了三种章法特征。第一种, 字距大行距小。这类章法,感觉字是排在横竖距离相当的方格中。但由于所写隶书风格是左右伸展,上下收敛,因此自然形成字距大而行距小的感觉。《曹全碑》、《史晨碑》、《礼器碑》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字距、行距大体相等,四面较收敛,波挑伸展有限,多有方格感觉,整齐划一。《张迁碑》、《西狭颂》等属于这种章法。第三种,行距分明,横向无列,字的大小长短顺乎自然。《安国墓祠题记》为这种章法风格。

隶书艺术性较强,风格多样,书写特点也不可一概论定,应将上述主要技法特征与范本的整体章法特征和风格特点结合起来学习,学到共性的书写规律。

《石门颂》,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为摩崖刻石,东汉建和二年(148) 立。又称《杨孟文颂》。内容是歌颂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便利交通的事迹。22行,行约30字。与《西狭颂》、《脯阁颂》都立在汉中道上,被称为“汉三颂”。书写风格都具有浑朴雄强、自然奔放的特点。《石门颂》特征显著,横笔不平,竖笔不直,呈现出自然的波动与弯曲。折笔处或方或圆,一任自然。通篇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率意天真,气息高古,绝无雕琢板滞之气。

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置孔庙百石卒史碑》。

现藏山东曲阜孔庙,汉桓帝水兴元年(153) 刻。全碑18行,每行40字。《乙瑛碑》点画秀润而不失端劲,结体扁方整肃,道劲肃穆,规矩森严,整体风格密丽典雅。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汉明府孔子庙碑》、《韩敕碑》等。现藏山东曲阜孔庙、桓帝水寿二二年(156) 刻。《礼器碑》笔画以瘦硬见长,但雄健有力,结体劲拔谨严,整体风格清刚峻迈,端庄秀洁。

《张景造土牛碑》,也称《张景碑》、《张景残碑》,为张景修建水渠造土牛等事记。东汉延熹二年(159) 刻立。1958 年在河南南阳市郊出土,今在河南南阳汉画馆汉碑亭中。此碑四周虽有残损,但存字较多,字迹清晰完整,字体宽扁,风格秀雅。

华山庙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161) 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同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刘熙载评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 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鲜于璜碑》,全称《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东汉延嘉八年(165) 刻立。1973年出土于天津武清县,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碑呈圭形,碑阳16行、行315字,碑阴15行、行25字。结体严整丰腴,宽博厚重,用笔多以方笔取势,点画起止处含蓄沉着,笔画粗细多有变化,字形长短参差,跌宕有致。

《史晨碑》,碑有两面,后人分称《史晨前碑》、 《史晨后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或《史晨请出家谷祀孔庙碑》等,刻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庙碑》,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史晨碑》点画含蓄圆润,结构修饬缜密,风格相对朴厚。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又名《惠安西表》。建宁四年(171) 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道劲。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脯阁颂》,在陕西略阳县,东汉建宁五年(172) 为颂扬太守李翕治理.通道而刻。 20行,行27字。结体内敛,笔画转而婉通,撇捺多下垂。字形外廓方整,横末取挑势。布局绵密,顿挫沉实,现出朴茂、粗犷、沉郁、雄壮的风格。.

《曹全碑》,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刻,现存西安碑林。灵秀之姿如罗绮婵娟,紧结精到的笔画.透出铜柯石干的劲爽。字势以横为主笔,点画严谨而飘逸,藏露相济,方圆并用,结构注重疏密对比,虽严整而外势极绵长,如长袖漫舞,仙鹤远举,是汉隶的典范之作。

《张迁碑》,全称《汉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记》。东汉中平三年(186) 刻。此碑刻工较粗.但反而因此而获得奇特的姿致:笔画方整厚重,刀味森森,斩钉截铁,显得极为古朴刚强;结构时出别体,而或橫或方,敦穆方严,饱满厚重,与《曹全碑》的秀洁恰成阳刚与阴柔两种风格的对照。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