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画家故事 > 古代书画家故事 > >古代帝王书法及文化艺术成就

古代帝王书法及文化艺术成就

分类:古代书画家故事 书画家: 名人

    如果说观赏体育表演、参与体育活动,是中国古代帝王的一种活动身体、刺激神经的剧烈的娱乐形式的话,那么玩赏书法、挥毫写字则是帝王的一种静态的娱乐活动。从古至清,不少帝王从飞龙走蛇的书法中体验到了巨大的快乐和欢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书同文,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他本人不是一个书法家,但他统一文字的贡献却是显而易见的。

    汉章帝刘坦是个非常喜欢书法的帝王,尤其喜欢草书。相传他的大臣杜操善此书体,曾用此上书章帝,章帝大为嘉许,叫他以后上奏章都用这种字体,故名“章草”。应该说,汉章帝对草书的发生、发展、成熟起的作用很大。

古代帝王书法及文化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各臻完善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帝王都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以书法为乐。曹魏诸帝都是风雅之士,对书法自然很欣赏。当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因在书法上造诣很深,隶行草诸体皆精,而博得了曹魏诸帝的青睐,曹操还曾用珍药“五灵丹”救治过他的性命。东晋历代皇帝都擅长书法。元帝司马睿的书法在历史上小有名气,明帝司马绍、康帝司马岳、哀帝司马丕也都以书法自娱,在书法史上各占有一席之地。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就曾得到以上诸帝的赏识,其作品令诸帝爱不释手。

    南朝诸帝中,以梁武帝萧衍的书法成就最大,他擅长虫篆和草书,唐张怀瓘《书断》曾把他的草书列人能品。他在书法理论上的建树也很大,曾著有《古今书人优劣评》,评论古今书家,很有见地。为了让诸皇子也学习书法,他还曾令臣下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挑出1000个字作为书法教材。当时每字拓成一片,杂乱无序,萧衍便让大臣周兴嗣将它们整理成韵文,编成《千字文》,结果害得周兴嗣一夜之间须发都变白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书画俱爱的风雅皇帝。他正行草诸体俱佳,尤喜飞白书。他常把真草书于屏风上,让人欣赏。他曾对群臣说:“我临古人书帖,不注重外在形势,惟重骨力。只要有了骨力,形势自然而生。”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十七日,他在玄武门设宴,席间当场挥毫作飞白书,大臣们乘醉哄抢,散骑常侍刘洎踏在御座上伸手抢了过去,没抢到的人就说刘洎擅登御座,罪当处死,唐太宗笑而释之。唐太宗还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曾拿出内府金帛,大量收购王羲之的墨迹,并请名家褚遂良逐一鉴定真伪。他设计骗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后,就将之视为国宝,朝夕观赏,死时还将它作为陪葬品。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赞赏备至,亲笔为《晋书》撰写《王羲之传论》,称赞王的书法“尽善尽美",从而奠定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书圣”的地位。

    女皇武则天不仅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对于书法一道,也极爱好,在我国妇女书法实践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她曾得晋王导十世孙王方庆家藏其祖父等28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大进。后来武则天不欲夺人之宝,就在王方庆所献的墨宝上贴上“加宝饰锦,归还王氏”8字,此举深得后人称道。她所写的草书颇有大丈夫气概,传世的行草书碑刻《周昪仙太子碑》字体清婉,气势宽展,具有章草遗意,是著名唐碑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把书法当作自己的重要娱乐。他的字写得很好,尤以隶书出名。唐窦泉《述书赋》称:“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对此,窦蒙注道:“开元皇帝好图书,少工八分书及章章,殊异英特。”其传世书迹除西安碑林所藏的《孝经》碑以外,还有《泰山铭》、《陕州卢奂厅事赞》、《裴光庭碑》、《凉国长公主碑》、《赐李含光敕》、《批答裴耀卿等表》、《春台望杂言》等。

    大唐帝王的书法娱乐活动,是中国书法史在唐代呈现高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代十国的帝王对书法的喜爱主要局限在南唐和吴越两国。南唐后主李煜是个诗词书画俱佳的帝王。在书法上,他师承欧阳询柳公权,崇尚笔力,以瘦硬为宗,后世书法界称这种瘦硬的用笔方法为“铁钩锁”或“金错刀”。他的书迹,有楷书《金书心经》等两种和行书《淮南子》、《春草赋》等24种之多。直至明代,在董其昌的《容台集》里也还提到过他的《李太白诗帖》书迹。

    吴越国王钱缪善草书、隶书。黄庭坚曾说钱繆的字是当代神品。其所书刻石,劲锋挺露,神气飞纵,甚得后人喜爱。传世书迹有《题钱明观桥记》、《慈云岭题名》、《嘉泽广润龙王庙碑》、《墨帖》、《排衙石诗刻》等。

    宋太宗性情沉谋英断,治国有方,号称贤君。他的书法非常之好,是帝王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他平定了天下以后,每天公务之余,就练习书法,直至深夜。他的书法,篆、隶、草、行、飞白、八分都写得“巧倍前古,体兼数妙,英气奇彩,飞动超举”,尤以草书最为精妙。黄庭坚曾在《山谷集》中说:“熙陵(太宗)妙尽八法,当时士大夫皆亲承指画。另一大书法家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评论他的书法是“真造八法,妙人三昧,行书无对,飞白人神”,可见其书法之精。当时,宋太宗曾对他的近臣说:‘我接管了天下后,为什么还要注意笔砚上的事呢?主要是我心里非常喜欢它呀!”可见其兴趣之大。宋太宗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最大贡献,还当是在编刊《淳化秘阁法帖》上。淳化三年(992年),他拿出皇室秘阁中所珍藏的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排次序,标明法帖,摹勒在枣木板上,世称《淳化秘阁法帖》。这是我国书法史上无争论、无异议的最早的一套集大成式的书法丛帖。此帖摹勒逼真,被誉为诸家法帖之冠。宋以前的很多书法作品皆赖此得以流传至今。

    宋仁宗赵祯在位时,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有所发展,时称仁主。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仁宗在公务之余,没有其他的爱好,惟亲翰墨,而飞白书写得尤为神妙。他曾为太常礼院明堂书写篆书“明堂”和飞白书“明堂之门”两个大榜书,轰动了朝野。皇枯以后,遇到每年的端午节,他都要写飞白书扇面以赐给亲信的大臣,以示恩宠。清康有为认为,他的墨迹骨血峻秀,深似《龙藏》。他的《赐御篆天章寺额》、《佛牙赞》、《赐梅挚诗》书迹现在还留存于世。

    宋徽宗赵佶为政,昏庸骄淫,终至国破身辱,当了俘虏皇帝。但他在艺术上却是个琴棋书画皆精的罕见的奇才,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书法成就最高的皇帝书法家。宋徽宗的书法初学薛稷、黄庭坚,后自成一体为“瘦金体”,其体瘦直妩媚,时或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下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个别连笔则如游丝飞空,堪称一绝。在中国书法史上,能在楷书上有独特面貌而自成——家的,在唐朝以后,惟宋徽宗和赵孟颊二人而已。他的传世真迹,有《大观圣作之碑》《宣和御制化道文碑》《草书千文》、《御书临写兰亭绢本》等。

    南宋高宗赵构,也把玩赏书法作为自己重要的娱乐活动。他在位期间,割地求安,亲奸佞、害忠臣,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可是对于书法的爱好却始终未变,他曾自称对于书法“未始一日舍笔墨”。明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评论他:“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可以说,赵构是宋朝皇帝中除宋徽宗外在书法。上风格最为明显的皇帝。世存书迹有《道德经》、《禁酒碑》、《心经》、《御书三诗》等。

    纵观历史,在整个宋朝,帝王书法家显得格外地多。宋朝300多年间,18个皇帝,在书史上留有墨名的就有13个之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从唐朝始,书法艺术已进入了帝王将相的娱乐范围中,至宋朝,书法好坏已成为是否有学识教养的标准,每个帝王的后裔都必须接受正规的书法教育。这就使得许多皇帝在幼年时期就迷上了书法,当了皇帝后一发不可收拾。二是整个宋朝,在前期还比较稳定,到了后来,契丹、辽、金相继入侵,赵宋王朝常常内外交困,但皇帝们又无力回天,在这种无奈之下,他们惟有以书法自娱。宋太宗就是在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未果后,才益加热爱书法的。至徽宗、高宗,更是不理朝政,醉心于书画。这些帝王虽然大多在政治上昏庸腐败,但对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和推动作用,则是应该肯定的。

    元朝皇室靠武力人主中原,偏好“武功”,对“文治”不甚看重,所以元朝皇帝中无一善书法者。相比之下,元仁宗对书法还显得较为喜欢。他对翰林学士赵孟颊的书法特别赏识,曾亲自将赵孟颊、赵夫人管道升及他们的儿子赵雍的书法作品合装成帙,让秘书监收藏起来,说:“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父子、夫妇皆善书者。”足见他对书法的爱好。

    到了明朝,明朝皇帝又恢复了唐宋皇帝喜爱书法的传统。明成祖朱棣曾下诏求四方能书之士,专隶中书科,授中书舍人,储之于翰林院,用诸内阁,以办文书。太宗的儿子仁宗朱高炽好摹写《兰亭集序》;孝宗朱祐樘规定每天自己须临摹100个字练习书法;神宗朱翊钧十多岁时就能写很好的字,受到首辅张居正等人的称赞。

    明朝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的还当数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在处理朝中政事后,广泛学习古人留下来的书法墨宝,所以对书法多有所得。在诸体中,他尤善草书,还专门写了《草书歌》来叙述自己的认识。在歌中,他强调书法的笔力和气韵的生动,这在馆阁体盛行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他的书法,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评论道:“宣宗书行云流水,飞动笔端,真正藻也。”明何乔远《名山藏》一书也说:“(宣宗书法)随意所在,尽极精妙。”宣宗皇帝不仅爱写字,而且还爱收藏书法作品,在很多流传至今的古代书法作品中,只要上面盖有“宣德秘玩”、“武英殿宝”印章的,就一定是宣宗内府所藏之物。

    清朝帝王对书法也相当爱好。人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能书善画,才艺颇佳。康熙皇帝酷爱董其昌的书法,展玩不止,使董书身价倍增。乾隆皇帝曾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于其中,并收集了许多名人的书法作品于其中。乾隆在欣赏的同时,自己也练习书法,到处题字,遍及各地。他是历史上留下书法墨迹最多的一位皇帝。道光以后,清王朝外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内有农民起义军的造反,处于内外交困的窘境,这时的皇帝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来练习书法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