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画家故事 > 古代书画家故事 > >颜真卿家族史简介

颜真卿家族史简介

分类:古代书画家故事 书画家: 颜真卿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在幼年执毛笔习字时,颜真卿这个名字是以书法家的身份出现的;再以后,渐渐知道他的忠烈事迹,仰慕他的崇高人格。实际上,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颜真卿都有重大影响。

时代与家世,是造就历史人物的基本条件。颜真卿成长于繁荣昌盛的盛唐时代。在这一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代,英才辈出,而每个英才所经过的人生历程又各自不同,这种种不同起始于他们]呱呱坠地时的家庭、家族。颜真卿字清臣,号应方,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生于京城长安。颜氏祖籍琅琊临沂(治所在今山东临沂),西晋末举族随晋室南渡。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仕梁,梁亡于西魏军,乘隙奔北齐,北齐亡又人北周,定居京兆长安,至此已有一百三十多年。颜真卿后来为家族中人作碑文时,或称琅琊临沂人,或称京兆长安人,而称前者居多。琅琊临沂,这是颜氏郡望。唐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可谓士族政治的时代,世家大族地位尊崇,以门第、那望相高。到了唐代,士族地位渐渐下降,但是社会上仍然重视郡望,因为这显示一个家族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有过大名鼎鼎的列祖列宗,有着数百年的政治、文化积累,声望显著,子孙引以为骄傲自豪,外人则羡慕尊敬。因此,旧士族中人必自称郡望,尊称他人郡望,有关宗族世系的谱学在唐代也长盛不衰。颜真卿晚年也作有颜氏家谱。

颜真卿.jpg

颜真卿在为亡父所作碑文中写道:“洪惟累祖之耿光丕业,有若子泉、弘都之德行,巴陵、记室之书翰,特进、黄门之文章,秘监、华州之学识,肇自鲁国,格于胜代。”这里充满对祖先的崇敬。子泉,即子渊,颜回之字,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称子泉。颜回,鲁国曲阜人,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论语》中多有称赞。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这最能显现其乐道忘忧。魏晋以来,凡祭奠孔子,以颜回配享,分别尊为先圣、先师。唐贞观起,尊崇一如前代。颜氏后人则尊颜回为远祖。

弘都,颜含之字,颜真卿十三世祖,有传在《晋书。孝友传》,颜真卿为撰<晋侍中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西平靖侯颜公大宗碑铭》。东汉末,有颜盛仕曹魏,历任青州、徐州刺史,自曲阜徙居琅琊国临沂县,号所居为孝悌里(今山东费县方城镇诸满村),自此为琅琊望族。颜含为颜盛曾孙,西晋末琅琊王(即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辟为参军,随之南渡,侨居上元(治所在今江苏南京)的长干,所居称颜家巷,历任高官,史称其“少有操行,以孝闻”,“雅重行实,抑绝浮伪”,由此可见颜氏家族所具有的齐鲁士族家风。自颜含起,颜氏居江南历九世,家风不坠。

巴陵,即颜腾之,字弘道,官宋巴陵太守,颜真卿九世祖。善草书,受到梁武帝《草书评》的称赞。

记室,即颜协,字子和,曾任梁湘东王(即后来的梁元帝)记室,颜真卿六世祖,有传在《梁书。文学传下》,传日:“博涉群书,工于草隶”。

特进,即颜延之,字延年,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卒后赠官特进,颜真卿十世叔祖,《宋书》有传。颜延之以文辞与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影响及于后世。

黄门,即颜之推,字介,曾任北齐黄门侍郎,颜真卿五世祖,有传在《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初仕梁,金陵破,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西魏兵破江陵,不欲仕西魏,乘隙奔北齐。仕齐二十余年,承光元年(577年),齐亡人周,定居长安,始为京兆长安人。隋文帝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不久病逝。著述颇多,《颜氏家训》盛行于世。《家训》内容广泛,根本目的在于“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四,此外对于经史小学有深人研究。颜之推的《家训》及其学术对颜氏后人影响深远,家学形成传统。

秘监,即颜师古,字籀,唐太宗朝官至秘书监,颜真卿曾伯祖,新旧《唐书》有传。少传家学,博览群书,尤精训诂。太宗命颜师古考定五经,多所厘正,作为定本颁行天下,是儒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注《汉书》与《急就章》,盛行于世,《汉书》颜注成为最权威的注释。又著有《匡谬正俗》八卷,是训诂学名作。

华州,即颜昭甫(本名显甫,避唐中宗讳改) ,字周卿,为晋王(即后来的唐高宗)侍读、曹王侍读,卒后赠官华州刺史,颜真卿祖父。精训诂,工各体书,特受伯父师古赏重。高宗朝,有人进献古鼎,上有二十余字,举朝无人能识,唯颜昭甫全部读出。后来唐肃宗对颜真卿谢表有批答,称赞曰:“卿之乃祖,尝为硕儒,既高倚相之能,遂有臧孙之后。”所谓“倚相之能”,即比喻其博学如春秋时楚国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德行、书翰、文章、学识,是颜真卿所认识的家族传统,应当说,这是一种文化传统,自颜氏北归第一代颜之推以来得到有意识的继承发扬,对他以下的几代有显著的影响。

颜氏家族居琅琊临沂时,重视儒学,颜盛子颜钦即“精《韩诗》《礼》、《易》、《尚书》,学者宗之”⑧,颜含少时以孝行闻。永嘉南渡,以琅琊王氏为首的齐鲁土族大多举族迁徙,影响了江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东晋之初,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北方士族的代表王导于军旅不息之时考虑到文治的重要性,提出兴办学校,上书日:“夫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五教明,德礼洽通,彝伦攸叙,而有耻且格,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易》所谓正家而天下定者也。。。。。择朝之子弟并人于学,选明博修礼之士而为之师,化成俗定,莫尚于斯。”他希望通过儒学教育而促进教化,移风易俗,使儒学得以兴复。这实际上是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士族于此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以儒学传家。然而东晋南朝的思想文化领域已不是儒家正统思想的一统天下,玄学流行,佛教、道教都有强大势力,文学艺术的自觉意识增强。在此局面下,本以儒学为家学教育的北方南迁士族普遍采取了灵活变通的作法,不排斥其他思想学术,而以儒学为根本,保持家族文化传统。颜氏家族就是保持传统而又适应时代的家族之一。《颜氏家训》虽然作于北方,却代表颜家在江南两百多年的文化积累,也表现出继承传统而不失创新的取向。

在注意颜氏家族文化传统的时候,不可忽略他们施行的儒家道德教育中对忠义的重视,家族中也出现过以忠义著称的人。颜真卿称颂祖德时也曾说:“其后忠义孝悌,文学才业,布在青史,粲然可知。”颜真卿七世祖颜见远仕齐和帝,为治书侍御史,兼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代齐,颜见远绝食,发愤而死。梁武帝知道后说:“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

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在南朝,颜见远这样忠于君主的行为实属罕见。颜见远孙之仪(之推兄)仕北周,为御正中大夫,隋文帝欲代周,颜之仪斥责朝臣:“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隋文帝欲杀害他而中止。多年后,隋文帝当面赞扬颜之仪:“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从颜见远与颜之仪的事迹来看,颜氏家族的忠义之风在南北朝时代非常可贵。那时士族对政权更替常置若罔闻,率先顾及的是家族利益,因此,土族的普遍作法是“与时推迁,为兴朝佐命,以自保其家世,虽朝市革易,而我之门第如故”。

现在看颜之推以下至颜真卿这一支的世系:

颜之推生思鲁愍楚、游秦。思鲁字孔归,博学善文,尤工训诂。隋司经校书、东宫学士。人唐为秦王府记室。“初,(温)大雅在隋与颜思鲁俱在东宫,彦博与思鲁弟愍楚同直内史省,彦将与愍楚弟游秦典校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愍楚卒于隋末战乱,撰有语言学著作《证俗音略》一卷。游秦入唐官廉州、郓州刺史,撰有《汉书决疑》十二卷,后颜师古注《汉书》曾取其义。

颜思鲁生师古、相时、勤礼、育德。相时曾与房玄龄等同为秦王府学士,官谏议大夫、礼部侍郎。勤礼,字敬,工篆、籀,尤精训诂,历校书郎、弘文馆学士、著作郎。继室柳夫人之兄柳奭高宗朝为宰相,与褚遂良等同受诬被杀,颜勤礼也牵连遭贬,卒于夔州都督府长史任,为颜真卿曾祖,真卿撰有《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育德,曾官太子通事舍人,于司经局校定经史。师古、相时、勤礼兄弟齐名,曾同时为学士,当代荣之。

颜勤礼生七子:昭甫、敬仲、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殆庶以下五子是继室柳夫人所生,因是柳奭外甥,不得仕进。

颜真卿祖父颜昭甫生元孙、惟贞。元孙,字聿修,中进土第,历滁沂、濠三州刺史。工文,善书法。唐玄宗曾将诸家书迹数十卷让他判定真伪,他一- -辨别,受到玄宗赞赏。曾和玄宗诗,玄宗批答日:“翰墨之妙,莫之与先。”撰《于禄字书》一卷,列举约一千六百个常用字的正体、通体、俗体三种写法,以正字体,是唐代文字学名著。颜真卿为伯父撰有《朝议大夫守华州刺史上柱国赠秘书监颜君神道碑铭》。

颜惟贞,字叔坚,工书法。人仕后,历任县尉,待选试判都人高等,受到以文辞著称的侍郎苏味道的赞誉,为长安县尉。迁太子文学,睿宗时选为薛王友。颜真卿为父撰有《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颜氏这几代以来,固然仍以经学礼法传家,但是在训诂学、文字学、书法方面已声誉鹊起,显示出浓厚的文化特色。

关于书法,颜真卿说过:“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颜之推视书法为“杂艺”,虽然也禀承家学而下过功夫练习,却不愿子孙过于耽玩。他训导说:“真草书迹,微须留意”,“然而此艺不须过精”。他得出的教训是,精此艺者常被他人役使,反为身累,如魏国韦诞身为大臣,竟被令登悬梯升高题字,由此告诫儿孙莫习书法。精此艺者又常使才学被书名掩盖,如王羲之有品格有才华,举世却只知道他善于书法。因此,颜之推谆谆告诫“慎勿以书自命”。但是,子孙们对此家训并没有过于拘泥,仍然发展书法特长。这应当与唐太宗以下诸帝对书法的爱好与倡导所形成的时代风气有极大关系。

关于颜氏家族的文化特色,还应该提到颜真卿母系殷氏家族的融人所形成的积极因素。陈郡长平(治所在今河南西华)殷氏,也是晋永嘉时南迁士族。梁时,殷不害以孝知名,“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得梁武帝信用。陈亡于北周,家族迁关中。有弟不占、不佞等。殷不害孙开山,“少以学行见称,尤工尺牍”。从唐太宗有功,官至吏部尚书,封郧国公,画像于凌烟阁功臣中。用殷开山有从弟闻礼四,唐太子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生令名、令德、令言、令威。令名生仲容,令言生子敬。子敬生践猷。令德孙履直,履直生嘉绍。颜真卿为舅父殷践猷作墓碣铭,称赞殷氏“累叶皆以德行、名义、儒学、翰墨闻于前朝”四,这与颜氏“德行、书翰、文章、学识”的传统相近,故两家数世联姻有其基础,又能互相促进家风、家学的发扬。

颜真卿五世祖之推娶妻殷氏;高祖思鲁娶殷不害子、周御正大夫殷英童女;曾祖勤礼原配亦为殷氏女;祖昭甫娶殷令名女,即殷仲容姐;父惟贞娶殷子敬女,即殷践猷妹;惟贞姐真定嫁殷履直。到真卿一辈,兄阙疑娶殷履直女,幼舆娶殷践猷女。田两家亲上加亲。就两家家学的互相影响来说,在书法方面,殷氏更有名声。

关于殷氏书名,唐人张彦远记载殷闻礼、令名仲容累世善书画,其中尤以仲容名望最高。殷令名楷书得欧阳询虞世南之长,自宋以来仅传《裴镜民碑》一件,得到书家一致赞誉。殷仲容官至申州刺史,最善隶书,题额知名当世,武则天时曾受诏题署京城资圣寺额,“书汴州安业寺额,京师褒义、开业、资圣寺,东京太仆寺,灵州神马观额,皆精妙旷古”。今存隶书《马周碑》。颜昭甫善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然而他去世早,二子元孙、惟贞养于舅父殷仲容家,跟随学书法,由于家境清贫,缺纸笔,兄弟两人以黄土涂墙,以树枝、石块代笔,在墙上练字,久而善书,元孙尤工,已近于舅父。“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人造请者笺盈几,辄令(元孙)代遣,得者欣然,莫之能辨。

书法之外,殷氏一门还出过以博学著称的名人,这就是颜真卿的舅父殷践猷。颜真卿所撰墓碣铭记载:“博览群言,尤精《史记》、《汉书》百家、氏族之说,至于阴阳、数术、医方、刑法之流,无不该洞焉。与贺知章、陆象先、我伯父元孙、韦述友善,贺呼君为‘五总龟’,以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由于学问过人,开元初,朝廷大规模整理图书,召为秘书省学士,后兼丽正殿学士。颜、殷两家的家风、家学,是颜真卿得以茁壮成长的一方沃土。。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