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画家故事 > 古代书画家故事 > >顾恺之被称为“三绝”,分别是哪三绝

顾恺之被称为“三绝”,分别是哪三绝

分类:古代书画家故事 书画家: 顾恺之

    六朝是佛教在中国的第——个鼎盛时期。当时,大江南北纷纷建庙造塔,作为礼佛场所。364年,建康(今南京)瓦棺寺落成,寺中和尚设法会,请城中士大夫们来庙里鸣钟击鼓,召人募捐,结果,没有人捐钱超过十万钱,这颇使和尚们发愁。最后,有一个不到20岁的青年却大笔一挥,在捐款簿上写下捐钱100万。和尚们望着这穿戴十分平常的年轻人,都以为他吹牛,这青年却自信地请和尚准备好一堵素白的墙壁,说他自有募钱之法。等小沙弥把这一切都张罗好以后,他就开始闭门在寺内的白壁上作画。一个月后,一幅《维摩诘》像画成了。只见画中的维摩诘容颜清瘦如病,身倚几案似乎欲言无语,仪容姿态,生动传神,等到点画眼珠时,他便向和尚说:“第一日来看者要捐钱十万,第二日来看者捐钱5万,第三日以后来者捐钱数目随意。”果然,寺门一开,满城的人争来观看,齐声叫绝,踊跃捐施,不久便得百万钱。这位青年,就是被后人称为“六朝三杰”之一的大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被称为“三绝”,分别是哪三绝

    顾恺之(346——407),字长康,小名虎头,江苏无锡人。曾官至散骑常侍,博学有才气,不仅精通绘画,在文学和音乐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修养。时人称他生平怀有三绝,称之为“虎头三绝”:

    第一是“痴绝”。顾恺之为人宽厚,遇事通达,并生性诙谐,在艺术创作中神情专痴;同时,魏晋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专横暴戾,士大夫们为避灾远祸,往往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顾恺之也常因此以痴来装糊涂。有一次,顾恺之将一箱画寄存在大官僚桓玄家里,桓玄也爱画,便撬开箱子偷走了画,还给他空箱。顾恺之不愿得罪这种有权势的人,就装痴作呆,装作很得意地说:“我的画绘得太妙了,已能通灵,所以变化而去,就如人成了仙飞升一样。”他此类的逸闻很多,所以被称作“痴绝”。不过也有人称他“痴黠各半”。

    第二是“才绝”。顾恺之的学问很好,善诗赋,一生好游山水,吟诗作画。如著名的《四时诗》“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诗意奇峭隽美,音韵悠扬。当他游会稽(今绍兴)归来,人问那里的景色,他出口成章:“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通过诗——般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会稽山水的奇秀和丰美,被人视为千古名句,广为引用。他陶醉于大自然的景色中,来丰富自己的艺术灵感。其他还写有《虎丘山序》、《云台山记》等文,虽仅存一鳞半爪,但也足见其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了。

    第三是“画绝”。顾恺之是大画家曹不兴的再传弟子,卫协的学生,同时代的谢安对他的艺术推崇备至,叹为“自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的绘画真迹今已无传,只有几件流传已久的摹本,其中最著名、最精美的有二种:一是《女史箴图》,隋代摹本,高八寸,长一丈二尺,是根据晋代诗人张华所作的《女史箴》原文而创作的,人物形态逼真,衣饰、配景等十分完美。此画原为清代皇宫收藏,1900年八国联军侵人北京时被掠走,现藏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二是《洛神赋图》,取材于曹魏著名诗人曹植的《洛神赋》,画面充满着幻想、神秘的诗情画意,那化为洛神的宓妃,如出水芙蓉,委婉情深,优美动人;在河岸上的曹植,痴情迷惘,思念绵绵。此为宋代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这二卷虽是摹本,却深具艺术魅力。其人物线条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流畅、简澹,在艺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传说顾恺之为嵇康、阮籍等名士画肖像,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道:“传神写照,尽在阿堵。”“阿堵”是无锡方言“这个”的意思,此指眼睛。明确了“点睛”是人物画、肖像画最关键的环节。在表现人物神态方面,他还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精神特征,如画裴楷像,颊上加三毛,极其生动地表现其“俊朗有识”的“玉人”风度;为表现谢鲲的山林志趣,特意将其画在岩石之间,使观画者能感受到画中人的气质,并加深对其生活趣味的认识。

    顾恺之继承了东晋以前人物画重视表现神气、动态的传统经验,明确提出了“传神”的概念,倡导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把“传神”作为人物、肖像画的首要条件。顾恺之的出现,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绘画及其理论对魏晋以后的中国画影响至深。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