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心得 > >虞世南 字虽有质 迹本无为

虞世南 字虽有质 迹本无为

分类:心得 书画家: 虞世南

虞世南:“字虽有质,迹本无为'”

虞世南(558~638), 字伯施,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初唐书法家,初仕陈、隋,入唐后深得唐太宗赏识,引为秦王府参军,官至秘书监。唐太宗称其有五绝:一日德行,二日忠直,三日博学,四日文词,五曰书翰。虞世南的书法成就很高,其名与欧阳询并,称为“欧虞”。“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亦有他。史称,虞世南的书法禀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传授,以柔秀见长,然柔中有刚,秀中含力,飘逸而见道家风味。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虞永兴尝自谓于‘道' 字有悟,盖于书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董其昌的眼光是敏锐的,虞世南的书法的确是在追求“道”的境界,而且他的书论也明确地道出了他对道家哲学的倾心。虞世南在中国书法美学上的贡献主要是实现了唐人书法由“尚法”到“尚意”的转变。

写字是有法则的,魏晋南北朝,卫夫人、王羲之、王僧虔蔡邕萧衍庾肩吾等人就书法的“笔法”、“结字”等问题都有许多论述。隋代的书法家释智果有《心成颂》一篇对书法的“结字”法则做了详尽的论述,为唐人“尚法”做了充分准备。初唐书法家欧阳询(557~641) 在总结前人书法成果的基础上,作《八诀》、《三十六法》。至此,写字的法度大备。欧阳询在初唐书坛享有很高地位。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设弘文馆,敕由欧阳询教授楷法,这样,唐人“尚法”形成风气。

虞世南也是唐太宗任命的在弘文馆教授楷法的“导师”之一,对于书法的各种法度、技巧当然十分精通,而且他也是“尚法”的。在《笔髓论》中,虞世南对行草的结体、用笔做了详尽的论述,比如他谈行书:“行书之体,略同于真。至于顿挫盘礴,若猛兽之搏噬;进退钩距,若秋鹰之迅击。故覆腕抡毫,乃按锋而直引,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掉笔联毫,若石墨玉瑕,自然之理。。。。。又如他谈草书:“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蹇,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这样详细地论述用笔的技巧、方法,充分说明初唐对“法”的重视,说明虞世南也是“法”的制作者。

不过,虞世南虽重法但并不唯法。他在大谈字有法度的同时,又大谈“字无常体”、“字无常定”:

或如兵阵,故兵无常阵,宇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

这是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变动不居来借喻书法并无定法。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虞世南将“字无常体”随心而异提到道家宇宙观的高度来认识。他说:

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视也。为目有止限,由执字体既有质滞,为目所视远近不同,如水在方圆,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方圓喻字,所视则同,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

虞世南从宇宙万物“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来谈书无定法,“字无常体”;从“字虽有质,迹本无为”来谈书法创作中的自由境界。这就将书与“道”联系起来了。

虞世南从作书者的角度,谈“心悟”与“目取”的区别。“目取”的是“字形”,它是有限的,并受到字体的质滞;“心悟”的则是字神,它是无限的,自由的,不受字体的束缚。“心悟”与“目视”一对矛盾中,“心悟”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因而必然冲破字体的固定程式,而使字显出活泼的生意与崭新的形式来。虞世南用“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来谈“心悟”与“目视”的关系,字神与字形的关系,很为精彩。在虞世南看来,书法之妙

全在于悟“道”,“学者心悟于圣道,则书契于无为”。这样,虞世南就从“尚法”转到了“尚道”即“尚意”。决定字好与不好的,看来就不是各种法度技巧了,而是书者的立意如何。他说得很清楚:

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徽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重点引者所加)

由虞世南体现的这一转变,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意义十分重大,它促使中国书法步上一个新的台阶。道家哲学对书法美学的渗透,以致成为书法创作的指导思想,这种状况跟道家哲学对绘画美学的渗透十分相似。在共同的哲学基础及美学意味的基础上,这两门造形艺术的关系更加密切,由于书法是抽象的艺术,更便于抒写心灵,更能见出“无为”的意味,也就是说,更近“道”,因而,绘画更热衷于向书法学习。古时的画家几无一不是书家。文学与书法、绘画有所不同,文学虽然也受道家哲学影响,但受儒家的影响更大、更多,可以说,文学基本上是儒家的领地,而绘画与书法自唐开始,道家的影响、渗透越来越多,逐渐地,绘画、书法基本上成了道家的领地了。这在中国艺术是一一个很有意义、也很有趣的现象。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