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传统书法用墨之法主要分类

传统书法用墨之法主要分类

分类:书法知识 书画家: 书法空间

墨法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淡、润、燥等不同变化,表现出十分丰富的艺术效果。墨色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作品章法—整体布白的艺术效果,而且对作者贯注于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及意境的表现举足轻重。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历代书法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浓墨宰相”刘墉与“淡墨探花”王文治就是清代以善用墨法而出名的两位书法家。

传统书法用墨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浓墨

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都可使用。宋代苏轼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认为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有笔沉墨酣、神凝韵厚、力透纸背的感觉。浓墨在传统哲学范畴阴阳两极中属阳极,反之,淡墨则属阴极,故浓墨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可以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颜真卿康有为沙孟海陆维钊等大师的书作墨迹即是明证。

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采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二)淡墨

淡瞾作书给人以淡雅古逸之韵味,但淡墨不宜太淡,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清代王文治最擅长用淡墨。董其昌的书迹清淡古雅、秀逸醇和,散发出飘然欲仙、超凡脱俗的气息。近代日本书法家喜用淡墨表现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与仙风道骨﹔国内现代派书法的创作也较多借鉴此法,创作出亦书亦画的作品。

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使用淡墨或许能取得较为意外的效果。

(三)枯墨

飞白、枯笔和渴笔是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使用的三种笔法。枯墨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指的就是枯墨用法。飞白的特征是笔触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法家蔡邕见役人以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而闻名。“飞白书”曾经广泛应用于汉、魏官阙的题词上。唐代武则天喜作飞白书,并亲书《升仙大子之碑》的碑额。枯笔指运笔时用笔毫迅猛摩擦纸面,使笔画呈现出毛而不光的笔触。宋代书法家米蒂就善用此法。渴笔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摩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其笔触特征是疾中带湿,枯中有润,似干而实腴,古人称之为“干裂秋风”。近代书法家徐生翁先生、当代书法家王镛张海等先生均擅用此法来张扬个性。运用枯笔与渴笔这两种笔法,可以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意境,表现苍古雄峻的风格特点,适宜篆、行、草书的创作。

(四)润墨

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晕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使点画有丰腴圆满而不觉浓肥的韵致。明代书法家王铎喜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融会书法、绘画、诗词韵律之理,妙用润墨创作出许多潇散逸仙的书法佳作,成为后人取法的墨法经典。

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较宜运用于行、草书的创作。

当然,各种墨法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在掌握其法后,沉酣墨池,漫润先哲,功夫精熟才能水到渠成。在具体创作中,几种用墨方法需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使作品墨色淋漓尽致,变化多端,让作品自然展现作者的心灵,呈现作品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在欣赏唐代颠鲁公的名作《祭侄文稿》时,就可以发现其墨丰富多变之特色,其作品第一行使用润墨,第二行、第四行用墨润中带枯,第三行用墨则枯中有润,墨色的交替变化真实地映现出颜真卿痛失亲侄后,时而悲伤痛楚,时而愤激痛恨的内心情状。这是其作品境界高超的原因所在。

总之,用墨之法不拘一格,关键在于创作时能做到对立统-、自然灵活地运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