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浅谈明朝书法特点及书法名家

浅谈明朝书法特点及书法名家

分类:书法知识 书画家: 书法空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掌握政权的封建王朝。

明代帖学盛行和台阁体泛滥

朱元璋开国建业后,汲取了元灭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自己的封建统治。在文化上,朝廷开设文华堂,积极地储备文学人才。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下诏征求善书之士,把书法最佳者编人翰林院,或授中书舍人之职,专司缮写朝廷文告。他还精选二十八人专学“二王”书法,精研秘府所藏法帖,以致永乐年间帖学最为盛行。后来的诸帝均能留意翰壘,并重帖学,所以明代士大夫无不从帖学中讨生活。他们追随赵孟颓,摹拟晋唐法帖,擅长楷、行、草。从明太祖到明成祖的五六十年间,书名盛的有“三宋”(即宋克、 宋隧、宋广)、“二沈”(即沈度沈粲)、“一解”(即解缙)。这些当时的书坛大家都是继元赵孟频、康里子山之后,对帖学推波助澜的帮手,其中书法水平较高的是宋克、宋隧。

帖学盛行,造成了台阁体的泛滥,窒息了创造精神。明代的书事很盛,但像赵孟颓这样的一代宗师却未能产生,就是这个道理。

台阁体是与科举考试相适应的。久处馆阁的杨士奇、杨荣、杨溥写了大量制诏和碑版,称为“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所谓台阁体,就是笔画死守横平竖直,笔笔顿挫,结构拘于匀称法则,字形大小一致,墨色全墨不变。这种书体是极其工整的,不利于书家抒发个人情绪,是排斥艺术个性的庯俗书体。台阁体以沈度、姜立纲为当时的主要代表。

明朝中后期的书坛

明代中期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诸朝约近百年间,书法呈中兴状态。一批书法家寻求对时风的突破,追求个性抒发的自由。吴中书派蓬勃兴起,名家辈出,以致有“天下书法尽归吴”之誉。首先是吴人张弼,以任性的狂草表达了对台阁体的不满和反叛。张弼的狂草以行、楷以外的书体冲击了圆润光洁、四平八稳的主流派媚俗书风。陈献章湛若水及徐霜等人则在行、楷内部“同室操戈”,打破主流书派的一统天下。以上数人表现了不甘雌伏赵书流风的革新追求,但偏师突出,不能成大气候。作为明代书法的中兴代表是出于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的吴中书派。这一书派名家有祝枝山、文徵明唐寅王宠诸人。祝枝山、文微明、王宠称为吴中三家。明代中叶,帖学基本没有超出赵孟頫的范围。到祝枝山、文徽明时,才开始倡导由赵而上窥晋唐,从而使书坛出现了中兴气象。吴中书派可谓高手如林,除上述四家外,还有沈周吴宽陈淳、文徽明之子文彭文嘉,以及周天球、黄姬水等人。唐宋书法至晚期均成了强弩之末,而明代书法却似乎大器晚成,最高成就集中在后期近百年间。晚明书法沿着两条轴线向前发展:一是沿着主流书派的传统,实行改良性变革;一是置身于主流书派之外,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前者代表书家有董其昌邢侗米万钟等,后者有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人。特别是后者,为书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使明代书法具有了异样的光彩。董、邢、米常被连称为“南董北邢”、“董米”、“南董北米”等,加上张瑞图,被称为“晚明四大家”。其中属董其昌水平最高,且对后世影响也最大。

<a href='http://www.yamoke.com/a/202303/22847.html' target='_blank'><u>蝶恋花词</u></a> 明  张弼  故宫博物院.jpg

蝶恋花词 明  张弼  故宫博物院

书法理论著述

明代书法理论论著较前几个朝代都多,如陶宗仪的《书史会要》、朱存理的《珊瑚木难》、杨慎的《墨池琐录》、王世员的《王氏书苑》和项穆的《书法雅言》等。

由于明初文字狱的影响,明代书论多局限于形式,只是论述书体、结构、执笔、用笔和怎样临摹碑帖,以及书评等问题,涉及的内容不多。帷独后来敢于直书“燕贼篡位”的方孝孺提出“晋宋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初唐诸贤,取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方孝孺特别强调字的“意”,他说:“古人所为, 常使意胜于法,而后世常法胜于意。”这是因为“意难识而法易知”。并举例说:“颜真卿之书, 余一见即知其美,今始识其用意之妙,正犹有道君子,澹然内运,非久与居不其所蕴也。

其他方面,如解缙、祝允明、王世贤、黄云卿、项穆等名家的书评,对我们如何去理解历代书法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陶宗仪、宋濂张绅陆深、李贽、赵宦光等对各种书体的论述,虽多重复前人,但对我们理解各种书体的形成、派流变化、艺术特点,仍然是有所帮助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