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书法审美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书法审美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分类:书法知识 书画家: 历代书法

书法鉴赏主要应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形式的完美性、艺术风格的鲜明性和文化意蕴的深刻性等方面去把握,只有把握好书法审美的客观标准,正确处理好“雅俗共赏”和“曲高和寡”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促使书法审美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才能逐步实现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一)艺术当随时代

书法艺术的传统特质,决定了中国人在书法审美中对自然美、和谐美以及情韵美、意境美的自觉追求。其中的形、意、势、力、气、韵、神等,无不与天、地、人、物之情交融贯通,映射出一个时代社会的物质创造和精神追求。在中华书史上,汉之气厚,晋之韵深,唐之法严,宋之意浓,元之态茂,明之神发,清之碑盛,无不以一时代的群体以其灵性而创造,以其集益而开拓,以其广思而汇纳,以其个人功力的积聚和创作激情的喷发而成巍峨之高山,博大之海洋。这一历史事实有力地印证了艺术当随时代的真理。汉隶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有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的一面,但更直接的原因则是社会变革、时代前进的客观要求所激发的艺术创造热情的产物。换言之,是汉代封建社会迅速发展上升,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军事强大,教育普及等一系列社会背景给予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书艺实践中的反映。汉隶所表现出来的雄伟气势和豪迈劲健的风韵,正是书法艺术与时俱进的生动写照。而魏晋时期的政治颓藤、社会混乱,又养育了一批清流名士,促使他们回归田野,养心悟性,探幽访胜,从而形成了书艺上意态纷呈、纵横恣肆、深广莫测的一代书圣和群星荟萃、奇峰兀立的局面。北朝诸碑,唐楷诸家,虽为一体,但风貌各异,自有特色,其个性创造显而易见。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所有书法无不讲求结构、向背、往来伸缩之法,探究笔势、意态、分布的神理机变,于方正中蕴奇崛,于整饬中求错落,以达到自成面目、避免雷同的创作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到“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孙过庭在《书谱》中所总结出来的这一创作规律,的确道出了书法何为得法的玄妙秘诀。

(二)创造需要“尽化”

书法创作要做到“背而无失、违而尚工”确实不容易,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做到“食古能化”。在书法批评中素有“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性深调和、会通古今”,“先其天性,后其习学,异形奇体、情理一贯”等众多议论,都在阐明书法创作需要吸收消化、融会贯通的道理。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这就叫做“尽化”。胡小石评论何道州临《张迁碑》,历经百遍,由“不似”到“甚似”,再到“不似”,而后“大不似”,最后达到“尽化”的境界。这一过程,深刻揭示了后人学习前人而有所成就的客观规律。其中每一阶段的超越,都显示出学书者技艺的精进和提高,而想最终达到“化境”的人,如果不经历一番“寒刺骨”的刻苦磨炼,不具备一定的察赋和毅力,那是很难做得到的。

(三)标准必须明确

书法审美是书法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国俊先生在《书法批评的原则及标准》一文中说得好:“书法批评的标准要得到大家的接受和承认,就应遵循艺术批评的基本原则。一要尊重书法艺术规律,坚持书法批评的科学性、专业性;二要处理好主观随意性和客观公正性的关系,坚持书法批评的创造性、客观性﹔三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与风格独特、曲高和寡的关系,坚持书法批评的社会性、文化性和群众性;四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理论和方法与介绍外国文化思潮、借鉴外国文艺理论和方法的关系,坚持书法批评的民族性、理论性、学术性,提倡书法艺术的高雅的格调、健康的内容、丰富的形式,高唱时代主旋律,坚持书法批评的时代性、积极性、进步性等原则。”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实现书法审美大众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重要前提。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扬弃,在创新中吸纳,才能走出一条弘扬书法艺术的新路来。任何只讲继承、不讲推陈,或者只讲创新、不讲传统的一元论做法,实际上都是行不通的。

书法的传统特质正是在一代代书法家的继承、扬弃、改造、创新中不断流变,不断积蓄,不断更新,从而使其文化意蕴更加深厚,艺术意境更加宏阔,创作灵性更加生动。只有继承已经形成的艺术规范,并赋予它时代的创新精神,才能促使书法审美朝着客观性、专业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书法审美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从而进一步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进而开创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