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清代是隶书有名的书法家

清代是隶书有名的书法家

分类:书法知识 书画家: 书法空间

清代是隶书的复兴期。清初的傅山、戴易、郑篮、王时敏朱彝尊等都善于书写隶书。到清中叶,随着碑学思想的确立和成熟,隶书领域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和突破,有不少画家,如郑燮金农、汪土慎等人,对晋唐以来传统采取一种比较主动的反叛姿态,而对秦汉传统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而成为秦汉传统复兴的一批重要力量。晚期,隶书书家更多起来,他们大多是集传统经学、金石、书画、辞章、考据、收藏研究于一身的学者型书法家,成为碑学兴盛时期的典型人物。

郑篮(1622- -1693), 字汝器,号谷口,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是清代第一位专攻隶书的书家。终生未出仕,主业行医。学汉隶30年,得《郑固碑》、《史晨碑》、《曹全碑》之意,又参以行草笔法,融以篆意,朴中寓巧,颇具奇趣,自成飘逸潇洒的格局。后人认为他与朱彝尊是“汉隶之学复,兴”的首要功臣。

史晨碑局部图片.jpg

史晨碑局部图片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古泉、金牛、老丁、百研翁、耻春翁、寿道士、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龙梭仙客、百二砚田富翁、昔邪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等。精诗词、鉴赏,喜收藏,绘画为一代宗师。书法专攻《华山碑》,又遍临《天发神谶碑》、《石门颂》、《华山碑》、《夏承碑》、《张迁碑》等,融会贯通,自出机杼。用笔多为偏锋,以拙为妍,不受束缚,自成一体,号称“漆书”,古拙朴厚,极富谐趣,形成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并由此衍生出独具特色的行书和楷书。

桂馥(1736- 1805), 一作(1733- 1802), 一名復,字未谷,一字冬卉,号零门、老苔、老箔、渎井、渎井复民、肃然山外史等。山东曲阜人。博涉群书,一生精力萃于小学,著述宏富,为“说文四大家”之一。著《说文义证》。亦工诗书画印,所辑《缪篆分韵》一书为学习汉印必备。尤以隶书为一代之雄,时人推许为直接汉人,甚至认为是百余年来第一人, 足以超唐越宋。其字用笔肥而不臃、深沉厚重,结字方严广博、朴质端谨,气势雄伟浑穆、堂堂皇皇,确实可以说是深得汉人隶书醇古朴茂、博大饱满的精蕴。只是稍有习气,未能尽善。桂馥的隶书平正通达,醇厚朴茂,丰骨劲健,不仅能作大字隶书,越大越气势,而且又善于小隶,能愈小愈精致。

邓石如的隶书取法于《华山碑》、《张迁碑》、《史晨碑》 等五十余种汉碑,以篆书笔意人隶,所以他的隶书点画厚重,方中寓圆,结体端方稳健,神气饱满,意与古合。

伊秉绶(1754- -1815),清代书法家。字组似、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 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任惠州知府、扬州知府。著有《留春草堂集》。早年小楷颇为工整,但至晚年起了变化,大楷直人颜真卿的堂奥。他的行书早年学习王羲之,后又取法李东阳,用笔凝练有力,并参以颜真卿书法的体势,显得很有特色。他能篆书,但不多见。伊秉绶的隶书早年曾受桂馥影响,精于小字隶书。伊秉绶取法于汉隶,直接取法于《西狭颂》、《张迁碑》、《裴岑纪功碑》、《封龙山颂》《韩仁铭》、《衡方碑》等,但他并不一味模拟,而是将汉隶的体势、结构加以改造,并将篆书的用笔融于隶书,笔画凝重,结体宽博,质朴浑厚,气势雄强。有清一代,隶书浑厚一路,无出其右。

陈鸿寿(1768- -1822),字子恭,号曼生、曼寿、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拔贡,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等职。能诗文,擅长书画,行草、篆书、隶书都有自己的风格。爱好金石碑刻,收藏甚富。:又以制作宜兴紫砂壶著名,人称其壶为曼生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篆刻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等。他的隶书简古超逸,将汉代隶书技法融会提炼,将篆隶古意融铸其间,随意所适,任情挥洒,自成面目,十分巧妙。“在‘西泠八家'中,陈鸿寿的书法是最有情调的,在形式表现上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

何绍基以其过人的天分和匠心,探求各种书体精神的融会,因而他书写各体的面目都与传统的面目形成了很大的差异,然而又无不以传统的面目为依归,真可谓帖意碑神,草情篆韵,一体而兼收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开出了奇葩,为书法的未来发展拓出了一条崭新的大道。

赵之谦的隶书参以北碑笔法,略参草意,篆隶交融,诩诩律动而神韵流丽,显示出隶书之可塑性及隶法的高妙。清代隶书大家不胜枚举,从中可看到,清代确为文人隶书的大成时代。

总的来说,清代隶书的技法以汉碑为基础,并独具匠心地掺入草、行、魏楷、篆等笔法,使隶书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