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草书 > >唐代草书知识介绍

唐代草书知识介绍

分类:草书 书画家: 书法空间

唐代是一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封建帝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在文化方面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无所畏惧地、无所顾忌地引进吸收,无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的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李泽厚《美的历程》)。也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唐代无论是在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等文艺样式上都达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峰,作为唐代的草书,在继承二王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写出了具有唐代之音的雄浑、放纵之态,达到前所末有的高峰。

唐太宗李世民笃爱书法,犹喜二王,这件事在书法界常传为佳话,他确立了王羲之在初唐书法上崇高地位,尊王羲之为“书圣”,而且广泛收集王羲之的墨迹,对王羲之书派在中国以后的书法史上作为“主导”地位起了推动作用。太宗“设立弘文馆传习书法",诏令文武官员喜习书者,可人馆聆听,这在中国书法教育史上也是大事,“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时朝野习书之风大盛,这种风气使书法既有广大的作家群,又有广泛的群众欣赏基础,这是书法发展最直接且必不可少的基础,使书法成了全民的艺术。

而作为草书的发展却和楷书、行书的发展并不同步,唐代首先发展起来的书体是楷书、行书,在初唐四家中,欧、虞、褚薛,都是以楷书、行书著称的。虽然楷行也是继承王羲之,但其中的欧、褚等人却是集南风和北风之大成,写出了唐代自己的风格,从行草书看,虞世南的行草书,还是王风的继续,如《积时帖》《汝南公主墓志铬》,李世民的《屏风书》亦还是王羲之的继续,这种现象和先正体后草体的实用性发展不无关系。因而初唐时期,不要说连绵的大草,即使是所传王羲之的今草,也还是寂寞的。在草书中第次出现王羲之的魏 晋传统和唐代书风结合的草书,当推武后时期的孙过庭所写的《书谱》了。

孙过庭,名虔礼,过庭是他的字,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太宗贞观至武则天垂拱年间。唐初著名诗人陈子昂曾为孙过庭撰写过<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并序》,从中大体可以知道孙过庭是个出身寒微、仕途坎坷,十分凄苦的人物。尽管他不求闻达,但却是生活多舛,生最高的追求就是研习 书艺,正所谓“老有所述,死且不朽,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陈子昂(墓志》,他看到当时的书论多是“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新来”。因而写下了可称为中国最重要的书学理论著作《书谱》,这篇著作无论从草书艺术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都是划时代的,写《书谱》没几年,便偶“遇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陈子昂语)

孙过庭的草书还是属今草(小草)的范围之内,虽是王羲之书风的继续,但已是唐代的风范了。孙氏草书,可谓是今草继承创新的典范,米芾说:“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这应当是对他继承王羲之草法的正确评价。孙过庭在《书谱)文中是首肯王羲之的,在书法的学习上也是如此。他是以王羲之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他的字形上看,的确十分相象,有很多字的写法几可乱真,但是这只是草书书法的造型,而在用笔和行气节奏上,孙传庭却是意会了王羲之,用他自己的“质以代兴妍同浴易”的观点,从“达其情性,表其意乐"这书法本质高度来把握自己的书写。因而在线条和节奏的处理上,则是按自己感情的动荡予以表现的。在《书谱》的中后部写到动情处,则笔墨翻飞,使转中线条铿锵有力,顿折劲健,似有呜咽之感。在笔划线条中。时起波澜,确实是在飘逸灵动的王羲之的魏晋风味之外,另辟出一条唐人途径,《书谱)在行气和字字之间的处理上,二字三字相连已明显增多,行与行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有所发展,在行气连贯之上又欹侧多变,跌荡有致,在小草的道路上向前大跨了步。

在和孙过庭同时的今草(小草)书家中,还有李怀琳贺知章比较著名。

李怀琳,洛阳人,生卒不详,太宗时历任文林馆诏侍,是能书的好手,但他有仿作之癖,因此唐朝的窦泉《述书赋>中说:“爱有怀琳,厥迹疏外,借他人之姓名,作自己之形状,高风甚少,俗态尤多,吠声之辈,或浸馀波”。唐朝初年,唐太宗好羲之书法,四处收购王羲之的作品,于是仿作之风甚盛,李怀琳便是当时的仿作高手。有记载说他不光仿作王羲之的作品,连卫夫人的作品他也仿作。嵇康的作品唐代尚存,“怀琳得而仿之,宜其高于自作",这样来他自己的书作反而没有流传,而他的仿作却因书艺较高而流传下来。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绝交书》从书风看,与孙过庭是不同的,是魏晋时风的再现;从艺术角度来说,确实写得古朴抽厚,不光有王羲之的风范,有些书写直逼汉简,因此书中章草余风很重,这种写法是嵇康的写法,还是李怀琳的写法,现在已很难辨别,但如果从风貌上推断的话,所书是嵇康的风貌可能性比较大。书中结字的严密和字形下部较大的结构方式,对于后世鲜于枢与明人的草书,可能有所影响。

贺知章,永兴人,字季真,以诗文名于当世,生活在唐高宗至唐玄宗的时代,做过礼部侍郎,与李白张旭有过很多交往,为“酒中八仙”之一,但由于他的诗名太高,所以他的书法却很少有人提到。而在唐代窦泉《述书赋)就记载过他“狂客风流,落笔精绝",《续书评)也讲他“纵笔如飞,酌而不竭",今天仍有他的墨迹(考经)存世,展示着他的这种风格。

这本墨迹在宋初流人日本,是贺知章现存的唯一墨迹。 从作品中看,他继承了二王的书法风格,但却是以狂士的风貌来书写的,所以在气势上虽没有张旭那么狂放,却也是一挥而就(势连绵。《考经冲字与字的连接虽然不是主流,但每行每字的上下顾盼,笔断意连的写法却充满整篇。在用笔上,他是中侧互见,尖圆方笔并施,表现出一种奇特的组合效果。特别是他善于运用提按顿挫,使线条的对比度很强,而且又过渡自如。这种巧妙的对比,和大幅度的融合,在小草艺术中他可称是高手了,难怪,刘禹锡在《洛中寺北楼见贺知章书》诗中说“壁上纵笔龙虎腾”,用这个比喻来看《考经》也是很恰当的。

盛唐艺术可谓极盛,无论诗歌、舞蹈、雕塑还是书祛,都“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既是这个时代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代最鼎盛的艺术”。最能体现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是那种“无所束缚、无所留恋”的创造、革新,使这门门的艺术出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作为代表人物就是张旭。

张旭,字伯高,苏州人,曾做右率府金吾长史,故又称张长史,《新唐书》)有传。书法早年学习于舅父陆彦远陆柬之之子),可算是王派体系的书风。从他楷书《郎官石柱记》看,确是正统的王派楷书,但张旭性豪放,喜饮酒,曾和李白等人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所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正是他形象的写照。张旭的狂草与李白诗歌、斐旻舞剑,时称“三绝”。张旭在唐代可谓是了不起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包括颜真卿在内的很多盛中唐著名书家都经过他的指点。从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的一些谈话中可见其对书法三昧的理解的确很深。也正是他坚实的传统功力,和对书法的深刻理解,他选择了最能表现他狂放不羁性格的狂草艺术,并把这艺术推向了 高峰。

张旭的草书看起来颠狂,但却是相当规范的,是在张芝、王羲之的基础上升华的一种狂草。 细看张旭草书绝无不规则的涂抹,很多细微的使转,交待得清清楚楚。正像姜夔在《续书谱》中所说:“古人作草,犹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虽复变化多端,而末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规矩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历代书法论文选》),因此,张旭的草书也只是在激越感情的牵动下使节奏加快,表现出一泻千里的气势,在线条的动荡和质感上加入了盛唐的艺术气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旭是草书艺术家典型的代表,他不光有深厚的书法艺术素养,而且在表现上把激荡的感情和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在起,唐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以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借狂草来表现情感,而且又是表现典型的盛唐艺术家的情感。使这最能反映情感的书体,得到了最完美的发展。他的狂草代表书帖是《肚痛帖》和《古诗四帖》。在他的书作中气势的狂放、节奏韵律的强烈,字体的随形结体、线条的轻重枯润等变化都是达到了狂草的最高水平。他的出现影响了历代几乎所有的大草书家。

在唐代狂草的创造过程中,和张旭可并称为双星的是稍晚于张旭的另位狂士怀素。在草书史上,历来和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

怀素,是个僧人,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长沙人,幼年即出家为僧,小时家贫,无钱买纸,种了万株芭蕉用来写字。他也曾制漆盘练字,以致把漆盘写穿。他自称草书初入学于二张。从他的交往得知,他从张旭处确实得到启发,他和张旭的学生邬彤、颜真卿探讨过用笔的道理。怀素曾从邬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日:‘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素日: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日:‘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日:得之矣’”。这些对话,体现了他们对草书是世间万物众美集合的认识。

他们在对草书的艺术特征的理解上,是相当深刻的,“坼壁”,“夏云奇峰”,以及从颜真卿处听到的“屋漏痕”的种种自然变化,正是怀素所追求的,也是草书艺术应当具备的。

<a href='http://www.yamoke.com/a/202302/22064.html' target='_blank'><u>李太师帖</u></a>.jpg

怀素在草书上是个多面手,曾有过多种风格的书作传世,单是墨迹就有《食鱼帖》、《自叙帖》、《苦筍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

《食鱼帖》、《论书帖》是较典型的二王书风的继续,而他的《小草千字文》则在王的基础上写出了另种静 寂淡远的风貌,曾有“千金帖”的美称。他的《苦筍帖》虽只有二行,还是继承二王书风的,但其自有种轻松自如、连绵不断的意趣,把大草和小草巧妙地融合为一体,表现了怀素自己的一些特点。而观他的《自叙帖》则会发现和张旭一路,但刚劲洗练 ,又有着自我强烈的风格特征。难怪黄庭坚称他为“一代草书之冠”。

怀素的狂草和张旭样,是一种感情奔放的抒情作品。他们的狂草书作往往是即兴的,和王羲之所谓“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书论》的创作道理不一样,张旭常是“大醉,呼叫狂奔乃下笔...既醒,自视以为神”。(《新唐书》) ,而怀素则是“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有人若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但他们这种即兴作品,却是....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以及书蕉和写穿漆盘的努力分不开的。可以说张旭、怀素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与他们的那个时代,以及他们个人的努力是相关连的。

五代之际,在草书书艺中尚有一人独步,这便是被称为“杨疯子”的杨凝式。杨凝式,字景度,生于唐末。主要活动在五代,官至太子少师,又称杨少师。在五

代中他虽朝朝做官,但苦于政治险恶,便佯狂装疯,放浪形骸,多在寺庙墙壁书字,而墨迹留传不多。草书有《神仙起居帖》、《夏热帖》,这二帖实则是行草相杂,但写得大小参差、连绵不断,字形欹侧,错落有致,米芾评他为“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他的草书在衰落的五代书坛上确是独放异彩,既是唐风的继续,又别有自我风貌,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