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书法楷书的结构(二)匀称原则

书法楷书的结构(二)匀称原则

分类:书法知识 书画家: 书法空间

天平两端放着重量相等的物体时,天平出现平衡;杆秤利用杠杆原理,秤砣虽小可以压千斤,同样是平衡;一个快跑的人在弯道处的正面照片是倾斜的,但他是在向心力与离心力作用下的平衡。这些是物理的平衡。视觉的平衡也遵循物理平衡的规律,但它是种知觉的平衡,“只有当外物的刺激使大脑皮层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相互抵消的状态时”才能体会到。因此,两者有着不一致的情况。人的生命和活动是在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自然与社会的法则同样要求平衡,艺术的造型自然也要追求平衡。楷书的结构要求平衡,要求无论笔画长短、粗细、曲直,各个组成单位之间都要协调平衡,整个字不失重心。

1.垂直方向的平衡

这一原则要求字的形体与水平面成90度角,给人以竖直而不左右倾倒的感觉。为保证字的形体不左右倾斜,就要找到字的重心。首先把字想象成一个不规则的扁平状的物体,用个手指尖将它支撑起来,反复试验,找到平衡的支点,重心就在这一点的垂线上。汉字的重心是感觉中的,不是绝对物理意义上的。因此,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理解和把握。例如1.jpg“冲”1.jpg“杨”,挺拔直立,无倾倒感。尤其主笔为中竖的字,竖画的垂直感更加重要。1.jpg“平”字,竖画虽有弯曲弹性,但与水平面垂直,支撑整个字,重心平衡。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字尤其要注意这一点,1.jpg“帝”字,上下各部不可左右偏斜,重心要保持平衡。

扩展这一原则,在书写竖向直行字时(不同于竖行线自然弯曲摆动的),要做到不左右偏斜。这里的不偏斜是指字的整体感觉的“重心”不偏斜,而不是为达到竖向行直而使得一行字左右边界的几何意义上的“中心”对齐。如图唐_<a href='http://www.yamoke.com/u/114/' target='_blank'><u>钟绍京</u></a>_小楷灵飞经四十三行.jpg《灵飞经》局部, “也”、“儿”的竖弯钩伸向右侧,“道”、“人”、 “授”、 “赵”、“爱”的捺画也伸向右侧,而.“好”的提画和“诚”、‘真”、 “其”、“赵”、“者”的横画伸向左侧,不但没有使竖行偏斜,反而增添了灵动与自然。

2.水平方向的平衡

与竖直方向的平衡道理相同,只是方向上有差别。横向意义的线条的倾斜度同样影响平衡,向上倾斜过大、平直、向下倾斜都会导致整体的不平衡。同样,横画的两端粗细不同也会像头尾粗细不同的树干的支撑点偏向粗的一侧一样,带来重心的变化。学习楷书结构时尤其要注意。图1.jpg钟繇的“帝”字,横画倾斜度大所带来的力被左边的两点轻、右边的两钩重化解掉了,建立了平衡。

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道理相同,横向意义的平衡依然是关键。图1.jpg、射”和图1.jpg“职”字的各部分的高低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字的平衡。

扩展这一原则,横向有行时,同样要求水平意义上的平衡,即每个字的重心大致在一条水平线上。尤其现代的自左至右横向书写,更要注意这一点。

3.包含否定因素的平衡

平衡是结构的大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统领下,还要表现不平衡,即高层次的平衡。在局部打破前面所说的平衡原则,在整体上需求更高境界的平衡,或者点画与单字、或者部件与单字、或者单字与整体之间从不平衡到平衡,这也是书写艺术的内在要求。图1.jpg分”的每一笔画都悬在空中,组合到一起却浑然天成,达到了平衡。图1.jpg“深”秃宝盖左点向左展,本在秃宝盖下面的左点移出来到了点的左下方,造成了矛盾,而末笔长点高翘,找回了应有的平衡。

孙过庭论书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平正”指点画妥帖、结字匀称,“险绝”指结构奇变、参差起伏,“复归平正”指平中寓奇、妙合自然,它们是人生学书的三部曲,也是书写的“之”字形发展、否定之否定的三种境界,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避就原则

避,是回避、退让;趋向、靠近。避,就是避开与趋就之意。在点画之间,因贯气路线、行笔走向、形态相背造成的视觉动感,常有笔势相抵触或相背离的地方。这时,两部分都伸展,就会体势触犯,精神郁结;如两部分都收敛,又会体势背离,精神涣散。如《九成宫醴泉铭碑》中“远”字走之内的撇与走之互相回避,《元腾墓志》中“茫”字三点水与右侧草字头趋就而融为一体。有避让,有趋就,才能结构完美,相得益彰。

对立统一原则

汉字的书写讲究和谐、稳定,又忌呆板雷同、单调乏味。因此,我们要在遵循书体风格和结构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巧妙的对比,使得相对静态的楷书结构化平为奇、鼓正相生,增强其表现力。这一点概括为对立统一的原则。它指在统一的前提下有矛盾,矛盾的冲突中求得和谐一致, 这是结构一

的高层次要求。

从对立的角度看,要求结构避免单调和简单,追求变化,在对立的矛盾中处理结构形态。主要表现有主次对比、聚散对比和鼓正对比。

“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主笔相当于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其他笔画如次要矛盾。主笔是一个字中能够覆盖、承载、贯穿或包孕其他部分的笔画。主笔或舒展或粗壮,在整个字中起稳定结构、透射精神的作用。要对主笔特别留意。相对主笔,余笔常细瘦收敛,对主笔起映衬、烘托作用,如图1.jpg竖弯钩为主笔。部件之间的主次对比道理与此相同,还表现为长短对比(如图1.jpg王居士《砖塔铭》中的“显”字)和大小对比(如图1.jpg《敬使君碑》中的“巧”字)。

一个字形体内部应有聚散对比,聚处笔画收敛,散处笔画舒展。过于疏散,虽字体宽博却易涣散;过于聚敛,形虽紧凑,但拘谨迫促。一字之中有聚散对比,字形既凝重稳实,又舒畅飞动。欧体《九成宫醴泉铭碑》中大部分字有向左上聚、向右下散的特征(如图1.jpg所示)。

正是平直方正,鼓是倾斜偏侧。这是包含否定因素的平衡原则的另个侧面反映。如图1.jpg和图1.jpg所示,结构既忌四平八稳、死板呆滞,也忌剑拔弩张、倾侧无度。一味平正,形同木偶;一味奇险,壮如疯汉,二者均应避免。但能够做到以正为本,以鼓为变,正鼓相映,就能得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从统的角度看,要求整个字或整个篇章的和谐统,是包含了诸多不和谐要索综合而成的大体上的统一,是儒家“和而不同”思想的体现。图为《元腾墓志》局部,这一拓片没有改变原碑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还能感受到动态的和谐。

元腾墓志.jpeg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