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优雅的书法墨客学习的好平台
雅墨客网
书画 > 书法知识 > 心得 > >草书线条的力量感与节奏感

草书线条的力量感与节奏感

分类:心得 书画家: 名人

线条的力量感与节奏感
在中国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中,草书的特性最为特别。草书艺术形式因素中,笔画已经退居次要位置。我们看楷书、隶书,甚至行书,都以笔画形态为主,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草以使转为形质”,这里虽然主要比较草书与楷书形式构成之间的差别,实际上也可以说是草书与其他几种书体之间的差别。可见,草书形体中,使转(线条)是其主要造型元素。草书虽然开始阶段主要功能还是实用,即便这样,它已经改变了文字的基本构形,线条的多变性已经显示出来。在草书逐渐向艺术性发展的历程中,它尽管还保留着可识性,但是,线条化倾向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如果说其他书体中的线条主要服从于文字的构形,在运动方向、变化等方面有所限制,那么,草书中的线条则相对独立。因此,线条的独立价值在草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草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特征就是它的多样性、运动感、节奏感。

笔阵图

在传为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将汉字正体的笔画归纳为几种不同的形态,它们成为楷书形式构造的基础,并运用联想的方式,将这七种不同的笔画想象成几种不同的艺术意象。尽管楷书中的笔画形态可能不会局限于此,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明楷书笔画有一定的程式。相比较而言,草书就很难进行这样的归类,对于章草来说,这种归类尚属可能,对于今草,尤其是大草、狂草来说,根本无法进行。今草字形符号虽然有一定的约定性,但却只保存文字的梗概。例如,散水的写法可以是一点加一小竖,也可以处理成三点,也可以是一点加两个用牵丝连缀的点,只要让人感觉到这是散水,至于点画的形态、方向,则要自由得多。所以,草书给人的感觉是满纸点线,而不是汉字特有的方块构成。它的点画是因势而生形,因情生势这样,形成的点线形态就极为自由而丰富。这是草书艺术性的一个重要特色。正是多样化的点线形态,才形成草书烂漫多姿的艺术素质。
草书以使转为形质特征,因此,点线的运动感就较其他书体强烈。人们习惯称道书法有“龙飞凤舞”之态,这也主要指草书的特征。草书作品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空间构成,更是一种时间中展开的舞蹈。线在草书中是最为灵活的,尤其以曲线运动为主,时而如彩带当空,时而如烟霏露结,时而追风逐电。其运动感还体现在用笔的丰富性,轻重、缓急、顺逆、干湿等等,前人形容怀素草书“下笔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怀素《自叙帖》)。

草书线条的运动并非无序,而是结合字形结构形成一种气嘘有度的节奏。这不仅是草书线条的特性,更是实现草书审美价值的最终需要。经典的草书作品都具备了各自的节奏,如同一部乐曲,拥有自己的独特旋律。若断若连,连绵之中而张弛有度。通过微妙的笔触变化,便能感受到书写者情绪的律动。

除此之外,草书的点线还应该具备一般书体点线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力度。高明的草书作品虽然在力量感的特征上各有千秋,但点线要有生命的力量,忌弱、忌滑是一致的。唐太宗评价王献之书法说:“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晋书·王羲之传论》)这种评价对王献之来说虽然有些偏见,但是,唐太宗所指出的这些特征无疑是草书点线所应克服的弊端。宋朝书法家米芾评价王献之草书《十二月帖》说:“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书史》)这里所说的“火箸画灰”,说明此帖的线条圆劲有力,具有立体感和生命力。唐朝狂草书家怀素的《自叙帖》中的线条可以说是力量与运动的完美结合。整个作品的线条虽然风驰电掣,但笔笔中锋,圆健饱满,虽细如发丝,也依然力能扛鼎,当时的人们用“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来形容,看他的线条,确实有枯藤之韧性,劲铁之坚实。
草书中的点线是一个集合体,有些草书初看上去点线纷乱,却能造成一种整体意境,清朝书法理论家刘熙载评价唐朝孙过庭《书谱》说:“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书概》)说明草书点线在一种多样、对立之中,形成一种完美的境界。

展开全部内容